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415节
作者:
张佳音 更新:2024-01-10 06:20 字数:3627
“机会就在眼前,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永远不行。”
赵二奶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推赵芳芳一把,“我们芳芳考!”
赵芳芳又懵又慌,疯狂摆手,“我不行的……”
她顾家顾孩子,虽然也扫盲,可根本比不上春妮儿她们努力。
赵二奶一巴掌拍她后背上,“有点儿出息!咋不行?你不行也得行,要不然等胡和志考上,你一个乡下妇女,给人当保姆人都得嫌弃你!”
她直接就当着胡和志的面儿说:“你不是要考吗?你教芳芳一起考出去,你不带我绝对搅黄你的高考!别以为我说笑话的,我老太婆土埋脖子了!”
赵芳芳和胡和志神色各异。
赵芳芳当然不想被胡和志嫌弃,胡和志也有所忌惮。
赵柯当然不能放任老太太当众威胁,不像话,煞有介事地批评了她几句,才意味深长道:“国家人才短缺,但更需要更信任更会重用的是爱国忠诚、有信仰、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才,所以更要爱惜羽毛、立身谨慎……”
胡和志的眼神闪了闪。
他的忌惮,胡搅蛮缠的赵二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一直对蛮不讲理的粗俗老太太很不屑。
他的忌惮,其实是长时间各种事情的积累,最严重的,最有影响的,是宋明杰那件事。
先不提有结婚证,他很难轻易踹掉赵芳芳,赵村儿大队真的会咬着他不放,赵柯身体力行地在证明她的护短,而且这么年轻就是公社书记了,就凭他,能全身而退吗?
根本不可能。
但有赵村儿大队这层关系,他可以借力,一个只要哄一哄就能全心全意对他的赵芳芳,如果真的能考上大学……
他根本没必要去做个渣男。
胡和志立马坚定地握起赵芳芳的手,“芳芳,我会帮你,我们一起考大学!”
赵芳芳瞬间感动,“和志,真的吗?那如果我考不上……”
赵二奶恨铁不成钢,“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五年,啥也不用你管,你就学!”
胡和志鼓励她:“你肯定可以的。”
赵芳芳顿时浑身充满动力。
赵柯目光平静。
男人为什么爱经营名声?
现实就是,夫妻和睦、家庭稳固,对男人是加分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这个男人在成功的时候不抛弃糟糠之妻,甚至亲自教出来带出去,但凡人知道,都要高看一眼。
哪怕有些男人会对此不屑,可名利场上,什么样儿的人值得信任,不需要多说。
赵柯完全不介意胡和志伪装君子,也不在乎胡和志和赵芳芳维持家庭的圆满假象,有些人装着装着,自个儿都不敢放下面具,只要他没有行凶作恶,为非作歹,虚伪又怎么样呢?
赵柯如今没什么不忿,也不会恨铁不成钢,也没必要去叫醒一个不想醒的人,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任何人的选择。
以她的性别,如果她走下去,只要站得更高,就是一张有力的名片,有心之人,不需要强扭瓜。
赵村儿大队因为赵柯的动员,满心鼓舞。
年纪大的社员们基本上放弃,可他们还有孩子,年轻人们完全可以尝试,万一就考上了呢?能光耀门楣的!
这时候,过去三年没有太努力的年轻社员看着其他踌躇满志的人,都有些懊悔。
突然,有人问赵柯:“干部也能考,赵书记,你要参加高考吗?”
大伙儿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静下来,望向赵柯。
赵柯微顿,随即一笑,“我当然要积极支持国家的决策,响应国家的号召。”
赵柯也要参加高考!
当初,赵柯调任到双山公社当书记时,众人没觉得什么,只有喜悦。
现在,赵柯说要高考,他们没人怀疑她能考上,考上……就要走了……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一下子百感交集。
胡和志这个知青和本地妻子的矛盾,有赵柯亲自加码,必定会传开。
赵柯打算当天回公社,安排人推动发酵。
赵柯家——
赵柯问庄兰:“我之前让你帮忙整理的东西,整理好了吗?”
庄兰找出一大摞书本,全都递给她,惊疑道:“你让我整理的这些,是为恢复高考准备的复习资料?”
“什么?!”苏丽梅在旁边震惊,“赵书记,还没确定恢复高考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了?!”
赵柯接过来,边翻越边道:“几个月前的报纸,就有苗头了,不是吗?”
可是……谁敢确定呢?
庄兰和苏丽梅四目相对,都是震撼。
庄兰就是接到赵柯的任务,也不敢去深想会恢复高考,可赵柯已经在行动。
苏丽梅好奇,“赵书记,这些复习资料,你要发给大家抄吗?”
“差不多,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赵柯卖了个关子,转而对庄兰不吝啬地夸赞,“这份复习资料,你整理的非常好,看得出,你这几年的学习很扎实。”
正式的通知和《招生简章》没有下达之前,赵柯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宣扬,让大家加紧复习。
她只能在职权范围内,先安排毕业生们悄悄回学校补习。
而其他大队的农民,无论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五个月,都已经来不及;其他大队的知青们经过这两年赵村儿大队知青的带动,倒是一直在坚持学习。
所以,赵柯收集了不少书籍,找傅杭和庄兰分别制定文理科的复习资料。
一文一理,傅杭极其擅长理科就负责理科复习资料,庄兰扫盲工作做了三年,她就负责文科的复习资料。
笔记全都是他们整理、手写出来的。
赵柯之前认真看过傅杭的笔记,她对理科是不擅长的,但傅杭整理的笔记很清晰易懂,正适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知青、工人、农民们。
庄兰的笔记,赵柯简单看了看,不拖沓,不废话,简洁明了。
赵柯问庄兰:“你打算学什么专业?”
以庄兰这三年的扫盲工作来看,她很有韧性,也有学习的天赋,教书育人、与人沟通还有抽丝剥茧、整理归纳,这都是优势,可选择的方向很多。
而庄兰很果断地回答:“我想考师范。”
赵柯点头,也行。
她又转向苏丽梅,“你呢?”
苏丽梅有些犹豫地说:“……也是师范吧。”
一直以来,苏丽梅都是被动接受、配合着扫盲工作,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应该也不是多爱教书。
赵柯便道:“不用着急做决定,除了极特殊的工种和专业,也没什么男同志适合女同志不适合的,我统计了高校名单,到时候你们可以看看有没有目标,努力起来也有动力。”
庄兰和苏丽梅点头。
赵柯拿着复习资料出门,这才有工夫跟亲妈聊几句。
母女俩拌了两句嘴,赵柯鼓励余秀兰:“妈,你也考吧,我跟我姐通过电话,她也要考的,你看你一直在学习,有机会上大学的话,咱们全家都支持你。”
余秀兰神情有些向往,但还是摇了摇头,“我算了。”
“为什么?你不想吗?”
“想,可学校那些孩子咋办?”余秀兰深吸口气,缓缓吐掉,认真地说,“顾校长和吴老师也都不打算参加高考,总得有人要留下,你们年轻人飞吧,我们守着。”
赵柯脸上轻快的笑容全都收敛,只剩下震动,这一刹那触发到了机关似的,有什么东西终于破土而出。
两天后,在公社的有意推动下,胡和志和赵芳芳这对知青和本地人结合典型因为高考而发生的事传到了各个大队。
但其他大队混合夫妻中的本地人大多并不像赵村儿大队的社员,经过三年不缀的扫盲,他们很大一部分,甚至也没有领结婚证,完全没有安全感,冲突和矛盾频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各个大队的生产生活。
各大队的大队长都很犯愁,各种敲打、安抚、教训……可是人心散了,工作不好干啊,只能向上打报告,询问公社到底有啥协调办法。
同时,全公社对于新书记刚上任一年,可能又要离开,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
公社稳如泰山,按部就班。
秋收在即,不容有失,与其拖拖拉拉,不如提前引爆,一并协调。
10月29日,一封由公社书记赵柯和公社主任共同签署的《致双山公社全体社员书》,下发至全公社。
书中表示,公社的第一要务是秋收,土地是根,无论谁会离开,土地永远是双山公社社员们的底气和保障,养育着双山公社所有人。
其次,公社鼓励所有有知识有理想的知青、工人、农民积极参加高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阻挠。
第三,公社为了输送更多的人才,将组办高考集中补习班,辅导老师从高中老师和下乡知青中择优选取。
第四,赵柯诚恳地疏导,任何一种职业,都值得尊重,任何一个家庭角色都在家庭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知识有储备多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赵柯鼓励大家认真地对待自己,努力地学习,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公社不会放弃任何一人,未来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
最后,附一份高校名单,最下方,是赵柯亲笔手书的祝语——
【祝各位得偿所愿,展翅高飞。】
第220章
赵柯是一根定海神针, 公社就是一座结实的房屋,一人定风波,一屋遮风雨。
而双山公社从这一封《致双山公社全体社员书》开始,便迅速分流, 一部分要高考的人进入到高考备战阶段, 另一部分人全副心思在秋收。
赵村儿大队, 曲茜茜、春妮儿、潘翠莲、王老三等社员, 包括唐副队长和尹知青在内的知青们参加了补习。
顾校长、吴老师、余秀兰则承担起学校的课程,赵芸芸不高考, 也分担了更多的大队工作。
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整个双山公社有三百余人参加了补习班, 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以内的中青年。由于人数太多, 补习班又分了几个小班, 择优选出来的老师们每天交替上课。
傅杭、庄兰都是科目补习老师之一。
卫生所配合,给老师们准备了大量的润喉茶,没多久,老师们的嗓子还是嘶哑了, 却始终没有人下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