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作者:有绯      更新:2024-01-14 06:12      字数:1988
  刘协怒而抓起宫灯重重掷在地上,对这套歪理邪说非常生气:“给朕滚!”
  殿外,曹初依旧固执地维持着行礼的姿势:“臣请陛下设朝。”
  殿内忽然传来一声重物掷地的巨响。
  曹初笑意不变,拨开侍卫的手:“殿中有变,身为臣子,岂能坐而观之?自当前去护驾才是。”
  守卫这下没拦她。
  刘协缓缓抬头,望见带剑从殿外走进来的女子,怒火中烧。
  他的目光仿佛一把刀子,似乎想要将曹初的脸划个七零八落,看上去总算有了些先祖的影子,或是皇帝的威严。
  曹初淡淡哂笑:“看来是臣身份低微,陛下不愿将就。也罢,魏王早已候在宫门,臣还是去知会一声,让殿下亲自来请吧。”
  刘协的目光根本震慑不到她,在曹初的眼里,他这样的做法反倒是像溺水之人垂死的挣扎。
  “阿姊。”
  曹节突然出声,见曹初看过来,淡淡笑道:“陛下龙体欠安,还请稍候片刻。”
  曹初点头,转身离去。
  曹节拾起方才被刘协掷在地上的宫灯,低声唤道:“陛下,妾失言了。”
  刘协还生着气,转过头去不想看她。
  曹节笑了笑:“我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兄长,也是为了陛下好。”
  刘协讥嘲地扬起唇角:“为我好?”
  曹节轻轻点头:“大局已成定势,天下的人心都不在陛下这里。如今陛下这么做不过只是发泄愤怒而已,于他人无益,于己更是无益。”
  刘协愣了良久,不得不承认曹节说的都是事实。
  半晌,他长叹一声,深吸了一口气:“去取玉玺来。”
  曹节抿唇:“遵旨。”
  延康元年,汉帝禅位于魏王,改元嘉平。
  嘉平元年,晋大将军、清渊侯为镇国长公主。
  曹彰眨眨眼:“为什么不是王?我以为阿姊会觉得王这个称呼更威风一点的。”
  他们都是王,阿姊却是长公主,着实不太符合她的性格。
  曹植一捅他的胳膊:“那奉孝先生该喊什么?王妃吗?”
  曹彰挠头:“也是哦。”
  曹初乐颠颠地一揽边上的郭嘉:“孤的王妃在此,你等可不许造次啊。”
  郭嘉挑眉。
  一山更比一山高,正洋洋得意的曹初压根没想到郭嘉还真就配合着演上了。
  他慵懒地往曹初身上一倚:“王爷日夜常有美人陪侍在侧,月下花前,彻夜长谈,好不逍遥自在。”
  曹初:“……”
  凑不要脸!
  她跟黄月英吕姝邓艾黄忠那些个僚属好好的讨论公事,怎么倒成了郭嘉口中的月下花前、彻夜长谈?
  不过仔细一想,貌似还真有这么一回事,曹初的确经常为了忙公事而彻夜不归。
  似乎感受到了话语中的微妙醋意,曹初熟练地哄道:“再逍遥,那也比不过与王妃待在一起来得快活。”
  一旁,默默看完全程的郭奕扯扯边上发呆的曹叡:“走吧,再不走,诸葛丞相又要来查功课了。”
  曹叡突然跳起,惊道:“我功课还没写!”
  郭奕眼珠子滴溜一转:“没关系,刘阿斗那家伙跟我说他也没写。”
  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跟他们一块待在邺城学官。
  曹叡眼睛一亮,问道:“那你写了吗?”
  郭奕摊手:“当然没有。”
  曹叡急了:“你不怕丞相骂你啊!”
  郭奕从袖中掏出一把小折扇:“我可以偷偷躲到阿母那里。”
  这样一来,诸葛亮再生气都不会追过来了。
  曹叡一敲脑袋,喜道:“好办法,真有你的!”
  郭奕眉眼弯弯:“怎么样?”
  曹叡点头如捣蒜,声音坚定:“就这么办。”
  ……
  学官。
  诸葛亮慢悠悠地摇着羽扇,笑着对刘禅问道:“功课可完成了?”
  刘禅双手背在身后,睁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无辜地望着他。
  诸葛亮沉了一点点面色,望向郭奕。
  郭奕眨眼,两手空空,对他露出一个毫不心虚的笑容。
  诸葛亮又沉了一点点面色,望向曹叡。
  曹叡望天,左顾右盼,就是不肯看诸葛亮的眼睛。
  此时,诸葛亮的脸色已经不能用差来形容了。
  ——竟然都没写!
  “为何不写?”
  曹叡眨眼:“功课太多了,估摸着写不完。”
  郭奕悄悄抬眸望了一眼:“忘了写。”
  诸葛亮问刘禅:“你呢?”
  刘禅踌躇片刻,装模作样地挠挠后脑勺:“啊?丞相有布置功课吗?”
  话音方才落下,郭奕眼疾手快地一把拉过刘禅就跑。
  刘禅感动:“好兄弟,真讲义气!”
  诸葛亮刚想追出去,却发现郭奕拉着刘禅躲到匆匆赶来学官找人的曹初身后,动作异常娴熟。
  诸葛亮默默收回了迈出去的脚,扇子上的羽毛变得有些蔫哒哒。
  ——下回别让他逮到!
  谁知曹初却上前对着诸葛亮严肃道:“敢问诸葛丞相,如今可还查得到建安五年办的案子?”
  诸葛亮略略思忖,也严肃起来:“年岁隔得久了,难免会有遗漏。不过当年案子的结果都有记录,若要查起来……耐心一些,倒是能查得到。”
  曹初把他拉到一边,解释道:“建安四年,父亲与袁绍战于官渡,此时局势尚且不明朗,我军多有通敌之人,且留下了通敌密信。后袁绍为父亲所破,信件为我军所得,尽管父亲烧了那些通敌密信,却还是被人看到。建安五年时,我偶然得知密信内容,其中真假相掺,这个案子多数是我查的,我想……我当时应该是查漏了一个人。”
  “谁?”
  “骑都尉——孔桂。”